防灾减灾 | 这份科普知识请收好!
日期:2022-05-09 发布: 关注: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以更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2022年是中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在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份“512防灾减灾日”科普,以帮助大家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自救互助基本常识。
牢记“六不”!
1. 不私自下水游泳。
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下水游泳。
3. 不到河边嬉戏玩耍。
4. 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 不到不熟悉水情的水域游泳。
6. 不盲目、擅自下水施救。
1. 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 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 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1. 大声呼救找援手
及时向周围的成年人救助,并拨打110报警。
2. 就地取材施援手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抛向落水者,让其攀扶或将其拖至岸边。拖拽救援时需伏地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3. 清理口鼻通气道
救溺水者上岸后,迅速清理其口鼻中的污泥等,仰头抬颌开通气道,并拨打120。
4. 人工呼吸待救援
若溺水者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停止,应迅速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5. 脱下湿衣防低温
若溺水者身着外套,需尽早脱下。湿衣会带走身体热量,造成低温伤害。
1.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可燃物、助燃物、火源。常见的火源有:明火、高温物体、火星、电火花、强光等。
2. 生活中引起火灾的因素主要包括:用火不慎、用电不慎、用油不慎、用气不慎、吸烟不慎、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
1. 发生火灾时,要保持冷静和镇定,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人士的救援,同时也可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灭火常识和现场器材,积极处置初期火灾。
2. 当火情失控后,一定要不入险地,不贪财物。生命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拿走贵重物品上。注意火势的方向,迅速向通往室外的出口跑去。
3. 当烟气很浓时,为防止中毒,应用湿毛布捂住口鼻。
4. 火焰很大时,应用打湿的床单或棉被裹在身上,冲出火场。
5. 当门、通道等被火封死,可将窗帘、被罩撕成粗条,结成长绳,一端紧紧固定在门窗或足以负载体重的物体上,然后人顺着绳子从窗滑向地面或安全地点。
6. 坚守待援。当你所处的室内还未着火,又无法脱身,可用棉被蒙住门,用织物堵住门缝,并向上泼水,顶住烟火的进攻。同时,通过窗口向下面招手、呼喊、打手电筒、抛掷物品等发出求救信号。
前不久发生的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中,小圆成为此次事故中从废墟下被消防人员营救出的第9名幸存者。至此,在那片倒塌的狭小空间内被困了88个小时,远远超过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而她的自救“法宝”是:
1. 有计划地饮有限的水——“每一次喝一小口。”
身边的半壶水是她最珍贵的保命物资,于是她开始有计划地履行“喝水计划”,直至被救出,她的半壶水仍有余量。
2. 保持体温
床上的一床被子也是她的自救“法宝”。事发地昼夜温差较大,小圆随时根据身体的感受来利用这床被子。
3. 关注附近救援情况,及时发出求救信号
在等待救援的时间里,她听到不远处的动响后,用附近的一块硬物敲击身边的墙体,以此发出求救信号。她说:“听到外面声音比较嘈杂时,我就不敲,因为敲了外面也听不到。感觉救援人员比较近或是安静的时候,我就有规律地敲,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1. 小心地移动身体,身边的建筑物残骸可能会掉落到自己的身上。
2. 房屋坍塌会导致尘土弥漫在周围空气中,避免吸入粉尘引发窒息。
3. 要用毛巾或者自己的衣物,用手捂住口鼻。
4. 发现自己身边有钢管、陶瓷管、煤气管道等容易敲击发出声响的物品。
5. 应通过自己身边的硬物敲响物品,救援人员可以发现你。
6. 发现自身无法脱险时,不要急于大声呼救,大声呼喊容易导致缺氧。
中国计量大学校园“110”24小时报警救助电话:
86836110
上一条:保卫处党支部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活动
下一条:开心过五一,安全放第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