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31 发布: 关注:
SWIMMING
SAFETY
暑期防溺水
不做“孤泳者”
夏日炎炎,游泳成为许多同学消暑降温的首选活动。然而,溺水事故的阴影也潜藏在水域娱乐活动中。
为了让大家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这份暑期防溺水安全指南请务必收好,无论是泳池嬉戏还是户外玩水,切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1
危险水域要警惕!
这些地方去不得!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野外自然水域:河道、水库、山间溪流等,看似清凉,实则水深难测、水流复杂,水下可能有暗流、陡坡、尖锐杂物,游泳、戏水时极易遇险。
2
旅游景区野泳点:一些景区非正规游泳区域,无救生设施、无安全提示,即便想“体验野趣”,也可能遭遇意外。
3
海边/河边未开发区域:海浪、潮水变化莫测,暗流、礁石隐藏危险,别盲目挑战“原生态”水域。
4
施工水域或废弃泳池:工地积水坑、废弃泳池可能残留杂物、化学物质,水质浑浊看不清水下情况,极易发生意外。
游泳注意事项
这几个细节须记住!
1.热身准备
下水前先活动身体,充分活动肌肉和关节,用冷水擦身适应水温。
2.空腹、饭后不游泳
游泳时不能空腹或过饱,空腹容易导致运动后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过饱容易引发痉挛、腹痛。
3.酒后不游泳
酒精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饮酒后身体机能低下,游泳容易发生意外。
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六不准”及“四不要”
防溺“六不准”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准在无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四不要”
不要在没有人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
不要在上下学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如何自救、施救?
溺水时这样应对
1.如何正确自救?
A
保持身体放松
不要慌乱挣扎,尽量让头部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用嘴呼吸,避免呛水。
B
尝试漂浮借力
如果周围有漂浮物(如木板、树枝),立即抓住;若没有,可采取“水母漂”姿势(身体蜷缩,四肢自然下垂,保持呼吸),节省体力等待救援。
C
缓解抽筋症状
若腿部抽筋,立即伸直腿部,用手抓住脚尖向身体方向拉,反复几次缓解后尽快游向岸边。
D
尝试水母漂
如果不会游泳也找不到浮具,可采用水母漂的方式,节省体力,等待救援。
2.他人溺水时如何救助?
优先呼救求助
遇到落水者,千万不要贸然跳到水中施救。要立即高声呼救,获得帮助,并拨打电话报警,呼叫120。
近距离伸物救援
近距离救援时,可以将树枝、毛巾、竹竿等伸给溺水者,把他拉上岸。为了避免刺伤溺水者,伸出工具时要从侧面移动。
远距离抛物救援
远距离救援时,可以采用抛掷法。用绳索把溺水者拉上岸,或者把救生圈、木板、空矿泉水桶等抛向溺水者,帮助溺水者借物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千万不可盲目救援
切勿盲目下水救人!溺水者在慌乱中可能会紧紧抓住救援者,极易导致两人同时遇险。
3.上岸后救援
无论其有、无意识,都无需控水;
尽量将溺水者放置于侧卧位,做好保温;
如果溺水者意识不清,迅速清理口鼻异物,保持气道通畅;
如果溺水者发生心搏骤停,先进行2~5次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
E
最后,不要轻易放弃对溺水者的抢救,特别是低体温情况下,应抢救更长时间,直到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不容侥幸。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提高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水域,让夏日的快乐不留遗憾!仔细阅读这篇安全指南并转发给身边的同学,一起守护彼此的安全吧~
中国计量大学校园"110"24小时报警求助电话
86836110
校园内遇到困难、遭遇意外或遭受侵害等
都请向校园“110”报警求助。
校园"110"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
守护您身边。
【图文均源于网络】
上一条:掌握返校“安全诀”,牢筑校园“防护盾” 下一条:快乐暑假,安全一夏丨这份暑期安全锦囊请收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