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警示

首页 · 安全警示 · 正文

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些你应该知道的

日期:2023-02-28    发布:    关注:

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些你应该知道的


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中,

会遇到哪些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

又该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呢?

今天为大家总结了一份防诈骗指南,

帮助同学们提高校园防诈骗意识,

提高防范意识,

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01

网上刷单诈骗



所谓“刷单”,就是利用虚假买家完成购物流程后返回本金和佣金的行为网络刷单扰乱电商公平竞争的网络环境其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刷单兼职往往薪酬诱人,又无需经过投简历面试等程序,看起来方便快捷就能赚大钱。


诈骗套路:犯罪分子一般以“轻松高薪”为诱饵,利用学生急于挣钱或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心理诱导学生,前期以收敛会费,返还小额本金和佣金使受害人放松警惕,利用人的贪婪心理,逐渐加大金额,最终成功骗取财产。


防范技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任何要求垫资的兼职和刷单都是诈骗。不要有“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网络刷单违法违规,不要因为小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远离网络刷单,营造公平的、公正的、健康的网购环境。





02

冒充客服诈骗




随着网络和电商的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事先非法窃取或购买买家网购信息以及快递物流信息,获得受害人网购订单数据,以各种理由冒充购物网站客服或物流客服,主动联系受害人称其订单存在卡单、调单、快递丢失、产品质量问题、交易失败等情况,提出退款理赔,对购物者实施精准诈骗。


受害人在骗子提供了准确信息后,产生初步信任,骗子进一步诱导受害人在虚假链接上输入个人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将受害人银行卡内的钱悉数转走。或是在进行所谓的退款指导操作过程中运用大学生缺乏防诈意识和金融支付相关知识,诱导大学生登录钓鱼网站小额支付、大额转账、贷款等行为完成盗刷转账。


诈骗过程中如果遇到警方来电劝阻的情况,诈骗分子会编造“公安机关会冻结银行卡”等理由让受害人拒接警方电话,为骗局成功实施争取充足时间。


防范技巧:

核实身份官网认证:对电话内容存疑请直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拒不透露个人信息: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各类密码要小心保管,绝不透露。

不加好友不开视频:如对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至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共享视频等协助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

绝不转账、借贷:如对方要求操作转账或者进行借贷,统统不要理会!一定是诈骗!





03

冒充好友诈骗



QQ上传来一条消息,"亲人""好友"称自己现在有困难,请帮忙转一笔钱应急,你转还是不转?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对社交账号好友防范意识低的特点,通过技术手段窃取受害人社交软件(如:微信号、QQ号),冒充朋友、同学等以落难、生病、急事等理由向受害者的社交账号好友群发借钱消息骗取对方向其提供微信转账,或群发木马网站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植入病毒对受害者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内的资金进行转移。


防范技巧:

一是添加好友要谨慎,在收到自称朋友、同学、老师、亲戚发来的好友邀请,一定要通过见面,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核实,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受损。

二是转账汇款前要核实,一定要核实清楚对方的身份,避免没有见面或者没有打电话核实,而仅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的方式,就向对方进行转款操作。

三是一旦发现自己遭遇了冒充熟人类诈骗,一定要第一时间将骗子的即时通讯工具账号信息、群内聊天内容以及转账汇款凭证进行留存,并第一时间向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04

网络游戏诈骗





升级太慢?装备太差?在虚拟的网络游戏里,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了“人民币玩家”行列。然而,交易游戏装备、买卖游戏币、免费领取皮肤等也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稍不注意,被骗泪两行的可能就是你。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推广买卖游戏账号、兼职代练、赠送游戏装备等信息,以激活费、解冻金、保证金等名义为由支付各种费用,发送钓鱼网站充值界面,骗取钱财完诈骗。


防范技巧:游戏消费要量力而行,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买卖游戏道具需通过官方渠道进行。

学生要避免沉迷游戏,同时增强防范意识,尤其是买卖游戏账号、游戏币、游戏装备等诈骗类型,要明白此类情况除游戏官方经营或授权的第三方平台正规交易外,很多都是诈骗!所以,在适当玩网络游戏的同时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05

校园贷诈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消费需求的膨胀,超前消费也随之而来,网贷的出现,不仅实现了金融业与互联网有效的结合,更加满足了大部分人贷款消费的需求。校园贷以“无条件”、“低利息”等诱骗学生借贷,以保证金、提取费、手续费等为原因诱骗学生转账汇款,甚至最终引诱学生跌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当中。


诈骗套路: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它实际就是翻版的“高利贷”,通过简单的手续诱骗学生上当。不法分子经常通过短信、小卡片等形式,向学生推销“校园贷”业务。


不法分子要求学生提供身份证件,学生证信息,小额贷款,随借随还,没有繁琐的手续,贷款从几百到几万不等,立等可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贪小便宜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受利益驱使,接受“校园贷”,结果深受其害。


防范技巧:提升自身的理财能力,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消费,不攀比、不盲目、不贪图小便宜,发生钱财问题时应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反映情况。






06

通信诈骗





诈骗套路:部分骗子会冒充“老师”或“学校”给同学们打电话或发短信,以资助新同学学费、缴纳生活费、校方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家长们还会收到各类涉及孩子在校情况的短信,比如打生活费、体检结果、核对家庭信息等。


防范技巧:遇到此类事件,首先不要盲目回复,要对自己的隐私严格保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都不要同时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银行卡密码。如遇欺诈行为可以先向辅导员求证。








谨记“四要四不要六一律”原则


四要:

1、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

2、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3、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

4、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要:

1、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2、不要相信对方的身份信息;

3、不要轻易的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4、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加陌生人为好友。


六一律:

1、接到陌生人电话,只要谈到银行卡的,一律挂掉;

2、只要谈到“中奖了”的,一律挂掉;

3、只要谈到“电话转接某某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律挂掉;

4、只要谈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挂掉;

6、微信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如果是熟人、朋友发来的,必须先电话核实。






// END //


图文整理自网络

排版 | 陈静


关闭